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团队建设

企业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时间:2023-04-03 17:58:43 团队建设

企业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从20多年前丰田、沃尔沃等公司将团队引入生产过程,到现在世界500强企业普遍采用团队形式有力的说明了团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团队作为一项非常有有效的管理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而如何进行团队的建设是很多学者共同关心的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团队建设的途径以及团队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大多数研究是关于团队绩效中的任务绩效以及团队建设的因素等,对于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对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字 企业 团队建设 高效团队第一章 绪论

1.1企业团队建设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研究背景

WTO将全球竞争引入中国市场,迫使现代企业不断地对低效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行重组,以加快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反应速度。此时,把拥有专门知识、技能,具有强烈的成功愿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员工组成高效团队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近年来,团队的工作模式风靡全球,无论是团队模式的始创国日本,还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欧洲,都将团队引进到企业中去。研究表明,80年代以来,美国的企业组织也大量出现团队的工作模式,70%以上的企业组织拥有一个以上的团队,而IMB、AT&T、GE等大公司,都拥有100多个团队。团队的大量涌现,提高了组织的局部效率,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的运作方式,提高了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

20世纪九十年代,世界范围掀起了一轮管理热潮,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以及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使企业.管理幅度的扩大成为可能,于是一些企业将原来的中间管理层(部门经理、工段长、某些科室主任等)去掉,“金字塔型组织结构由于存在层次过多、沟通不畅、反应迟滞等弊端,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信息和管理通道“中转站”的减少,提高了企业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和适应能力。在基于信息技术而对企业运作流程重新设计、实施扁平化管理的同时,强化团队建设,促进团队组织的发展,已成为企业组织实施的变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

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构建团队。尤其是随着技术复杂性的提高。以个人独立完成任务为基础的工作方式正逐渐被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所取代。很多企业都希望能够在企业中采用团队工作模式,发挥团队的优势,这必然涉及到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团队,以及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及时的解决。

彼得、圣吉在其《大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五项修炼要素,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其中的团队学习这个修炼要素,既有如何开展学习这个层面上的问题,还有在组织修炼中团队的建设问题。因此,团队建设这个概念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1.12研究意义

企业团队建设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但是员工关系管理、企业文化建立的基础,还是高绩效激励的实现。企业团队的建设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新经济的新变化要求企业组织普遍采用团队工作形式,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都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管理模式,团队的形成时期也具备比较强的组织灵活性,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的改革、重组。企业团队的建设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企业团队的建设使企业员工拥有一个更大的活动天地,应享有宽松、自主的环境,进一步激励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团队的组织模式使组织结构大大简化,从而使企业决策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制定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寻找更好的市场机会,从而产生了比个体简单相加高的多的劳动生产率。团队鼓励成员一专多能,并对职工进行工作扩大化训练,要求成员积极参与组织决策。团队的工作形式培养了职工的技术技能,使员工素质和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解决好团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对一个企业也有深远的意义。

1.2 现状研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团队协作”的思想,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企业。但是与国外的团队比较起来,其成就就显得十分微小。组建的团队少、多是为了解决组织遇到特殊问题而也别抽调的一些精英人员组成,缺乏稳定性、团队实践水平较高的太少,当今中国团队的实际情况。现在中国企业想要寻求快速的发展,必须加强其自身的竞争力。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团队这种组织方式的流行是于现阶段强调员工的合作和免疫度的管理哲学相一致的。团队的应用已被许多研究实践证明其有效性。当今社会,中国的团队建设面临许问题

    1、缺乏有效辅导。当前中国企业的团队建设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有效辅导,培训的力度相对较小,导致团队成长缓慢,整体绩效不高。

2、协同性较差。由于团队内部的学历、工作经验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缺乏较高的协同工作能力。

3、凝聚力不够,人员流动性强,没有规范的人事管理制度,工资指定随意性大,使得人员之间存在差别,进而影响人际关系。企业领导选择人才的独断也使得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4、文化力度小,管理理念企业问还难以形成,精神食粮很少。

5、缺乏管理经验,缺少分工。

6、员工素质普遍较差。

因此加强企业的团队建设是刻不容缓的。我们应该如何加强中国的团队建设?以及团队建设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本文主要研究目的。

1.3论文结构

本文一共分为四部分,第1章说明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现状和论文结构;第2章对团队的形成、发展、定义及其作用进行论述并对团队与群体进行了比较;第3章介绍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第4章介绍如何建立高效团队以及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五P要素等。第二章 团队的内涵及作用

2.1 团队的形成与发展

团队的现代形式起源于50年代的工作再设计和社会技术理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尽管日本过于狭小,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物质资源可言,然而,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却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号经济大国。为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日本式的奇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到日本进行实地考察。其结论是:日本企业强大竞争的根源,不在于其员工个人能力的的卓越,而是其员工“团队合力”的强大。因此,管理学的一种前沿学科——团队管理,应运而生,并迅速风靡于欧美,团队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来。

20世纪九十年代,团队已成为管理领域的流行概念。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进入21世纪以来,管理越来越注重团队这一概念,团队管理已经成为新世纪管理领域的流行概念,这不乏有其中的原因。团队具有巨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的组织已经发现,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的组织以经取得了比任何人所预言的都要深远的成果。

2.2 团队的概念以及团队与群体

2.21 团队的概念

凯兹恩巴赫(Jon Katzenbach)与道格拉斯·斯密斯(Douglas smith)在《团队的智慧》(The Wisdom of Teams)一书中对团队的定义:“共同的奋斗目标;团队成员的个人成功要依靠团队其他成员;一致认可的行动策略;团队成员的知识以及能互相补充;人数较少,通常少于20人”。

众所周知,根据词典的解释,团队就是“联合在一起来共同行动的人们的共同体”。除此之外,我们很少考虑其真实的含义,但是,这绝对是个错误。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团队的概念,你的团队就很可能是一群乌合之众,成员之间存在工作联系却无法有效的合作共事。准确地讲,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若干个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因此,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能成为团队。而且,一个真正的团队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且能很好地合作,以追求集体的成功。

结合以上观点,本文更倾向如下团队的定义:

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技能、互相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的愿景、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为此目标的达成与否共同承担责任,并具有互补技能的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互相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的写作效应,从而获得比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得多的团队绩效。

2.22 团队与群体

群体可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结合在一起。在工作群体中,成员通过互相作用,来共享信息,做出决策,帮助每个成员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工作群体的成员不一定要参加到需要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中,他们也不一定有机会这样做,因此,工作群体的绩效,仅仅是每个群体成员个人贡献的总和。

团队与群体都是组织的有效组成形式,但是二者的组织模式、功能等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区别如图2.1

         2.3 团队的作用

           从各种角度分析可知,团队具有不同寻常的潜在作用,越来越多的组织发现,向以团队为基础的管理方向改革具有任何人都难以预料的深远影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采用团队方式,不仅公司的产量和利润水平有所增长,而且公司的销售情况和市场战略也有了改善。更重要的是任务的执行更加有力和高效,员工和顾客有了更多的直接接触,工作内容更加丰富,遇到疑难问题时能够得到团队成员更多的支持。在各种类型的组织中,均显示团队工作提高了员工的道德水平,降低了内耗。更激进的看法,高成就组织以强有力的创造性和自治性的团队工作为基础的。非团队的管理是不具生产性的、甚至是损害性的,至少从根本上会将组织引向静止并最终走向停滞。

          对于企业来说团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高决策质量;2.培养团对精神;3.增大管理幅度;4.促进企业内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5.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团队成员学习;6.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如果想在激烈的国内及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就必须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进行不断创新,加强企业内部及企业与外部组织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而团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使其成为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之一,是当今企业普遍采用的组织方式。而我国企业大多数还是职能式组织结构,已不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所以,对我国企业进行团队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第三章 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团队建设的主要理论

3.11 团队建设的理论研究

20世纪九十年代,团队在管理领域十分流行。有资料显示,美国大约有75%的组织发展利用了工作团队的形式。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事实表明,如果某种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多种技能、经验,那么团队通常比个人的效果好。团队能够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有助于组织更好地利用雇员的才能。在多变的环境中,团队比传统的部门结构或其他形式的稳定性群体更灵活、反应更讯速。团队的形成和发展本身需要员工的协作精神,从广义上来说,企业的成功运作诗各方面的协作和整合的结果。

3.12 团队建设的方法

3.121团队角色途径

贝尔滨在1981念的《管理团队》中提出了八个团队角色,即:公司工人、主席、塑造者、楔子、资源调研员、监听评价者、团队工人、完成者。他通过分析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证明自己的团队角色理论,认为成功的团队是通过不同性格的人结合在一起的方式组成的,必须包括担任不同角色的人。角色途径倾向于强调明确界定群体成员的角色及对所担任角色的期待,主要价值在于它使团队成员“从外部”审视自己。尽管角色理论存在一些定的弊端,但是不少研究仍然在用这一途径。

3.122人际关系途径

人际关系途径是在团队成员之间形成较高程度社会意识及个人意识,通过在成员间形成较高程度的理解和尊重,来推动工作。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组织环境中十分成功。另外是贝尔纳给出的交易分析,他把人们互相交往时的状态分为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只有合理搭配才能够有利于团队建设。这种途径在公共部门及志愿者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

3.123价值观途径

魏斯特提出了形成团队共识的五个方面,即“明确、鼓动性价值观、力所能及、共识、未来潜力”,并以此作为团队建设的原则。这种类型的团队建设适合团队工作具有持续性的情况,公共部门的任务要延续许多年,而且团队成职业背景不同,从一开始就明确无误地对这些价值观进行讨论的方法,对公共部门来说特别适用。

3.124 任务导向途径

以任务为导向的途径,强调团队要完成的任务。这一途径,团队成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某任务的挑战,然后在已有的团队知识基础上明确完成此项任务所需的技能,并由此确定具体的目标和工作程序,以保证任务的完成。这更加适用于具有极高效率的短期团队,为了执行一项复杂的任务,任务完成后就解散,团队不需要为共同的兼职管进行讨论,这些是有别于魏特斯研究的长期团队的。

3.125社会同一性途径

海斯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可以总结出团队建设的普遍规律,提出了团队建设的社会同一性途径。并提出了三个主要目的,这三个目的表现了社会身份背后的心理机制,因此他们对于建立一个坚固、稳定和有凝聚力的团队是基本的。

 上述的五种团队建设途径主要是运用私人部门环境中的,各有侧重,实践中往往是综合使用。

3.2 企业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团队”以发展成为企业管理中颇为流行的一个词,它将企业的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进而实现组织更高效率运作的理想工作状态的代名词。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团队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壮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着手实施企业的团队建设。如何解决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建立一个好的团队;以及如何在团队建设中先拔头筹、占得先机,是一个急需引起企业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3.21团队建设的误区

团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团队精神也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决定了团队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然而,由于团队建设的实质是一个团队所有成员的主、客观世界进行重塑的过程,也就决定了他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因此,许多企业一方面在吸纳新员工时强调要有团队意识,并在企业内部不遗余力地推行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却又往往不可避免地陷入各种各样的误区。

1. 团对=集团或群体

《团队的智慧》的两位国际知名作者琼·R·卡扎巴赫、道格拉斯·K·史密斯一再强调要精确的区分团队和一般性的集团或群体:团队不是指任何在一起工作的集团或群体,团队工作代表了一系列鼓励倾听、积极的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就的价值观念。

   工作群体和团队的区别是:工作群体没有任何特别需要去发展和改进它的表现,人们参加工作群体,共享信息,共同决策,一起工作。工作群体强调个人完成他自己领域的任务,没有共同的责任;真正的团队是由较少的具有互补技能的人组成的,他们为着同一个目标,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对团队所要达到的目的负责,也对团队采用的总的工作方法负责。他们在一起工作,他们创造出的东西比以工作群体为基础或者各自为政创造出的东西多得多。

由此可见,团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集团或群体,任何大规模企业的员工队伍也绝对不能算作团队。成功地源对来自于区别对待,即保存最好的,剔除最弱的,而且总是力争提高标准。

2.团队精神就是集体主义

人们认为 :“集体主义”是与“个人主义”相对的基本道德原则,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也是提倡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结合与协调,要求二者辩证统一地发展,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但是,这样的价值取向发展到极点,集体主义的独特表象就显露出来了,那就是它追求趋同,而埋没了人最本质的东西——个性与特长。

真正的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作用。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它还表现为成员间的互相协作与共为一体。

团队精神所发挥出来的巨大的功能是集体主义难以达到的,因此我们不能将团队精神简单的视为集体主义。

3.严明的纪律有碍团队建设

不少企业在团队建设中,过于追求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认为“团队之内皆兄弟”,严明的团队纪律是有碍内部团结的。

其实,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

3.22 企业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团队的作用已经被几十年的企业实践所证实。团队工作要以信任和合作为基石,要求人们对团队的集体目标做出承诺,要求团队成员服从团队的共同目标,团队工作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否适应于中国企业,有待于理论界与企业界进行深入的探索。

团队建设说穿了就是一个企业的组织问题,它解决是企业的有效组织这一根本性问题。有不少学者批评我们中国人是一个组织不起来的民族,对企业的组织问题,特别是团队建设甚为担忧。我国有大中小企业3700万个,其中80%以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平均每天有1.2万个企业倒闭,每年有400多万企业从工商注册上消失,80%的企业寿命是3年,10%的企业寿命8年,只有2%的企业寿命达到40年,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6-7年。团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是产生这种现象主要的原因,中国企业的团队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2.   不重视实际,生搬硬套别国模式

生搬硬套别国模式,忽视中国的文化传统及基本国情。团队组织是企业新型的组织模式,如何把中国人组织起来形成团队,绝非轻而易举、简单“克隆”之事。管理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和关系。管理的现实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是由不同的文化决定的。中国文化强调家庭本位,对个人自由较为忽视;一向重视伦理与人群关系,把人看得很重;管理中强调“人重于事”。这些都与西方不同,因此,在企业团队建设中,要考虑本国国情,不能生搬硬套别国模式。

2.责任不明确、授权不到位

团队管理过程需要一定程度的授权。在管理素质低下的中小型企业中,经常不给予员工明确的任务和职责,也没有一套科学的完整的量化考核办法。受传统经济的影响对团队的授权也不充分,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老板疑心太重,对人对事总是不放心,极大的伤害了团队成员的热情,不给权利等于没赋予人责任。“二八”理论认为,领导者抓住20%的重要工作就会获得80%的效果。那些只产生20%效果的80%的琐碎工作应让其他成员去做。握着权柄不放的权利主义者,只会导致业绩平平,士气低沉,最终丧失权利。

3忽视员工的基本素质状况的改善急于求成

团队参加者的素质是影响团队力量的关键因素。有些企业不重视员工的培训及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美国的惠普公司仅仅就一项关于管理规范的教育项目,研究费用的投入就达百万元之多。他们不仅仅要研究教育的内容,而且也研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心态上,又担心职工素质提高后会离岗,为别人培养人才,因此不愿意进行员工教育投入。在客观形成:企业一方面渴望高素质人才队伍,组建团队,提高企业效率;另一方面又根本找不到出路。

4不重视良好的激励机制建设

团队生产条件下,产出能否完成团队目标最终要看团队及其成员所能获取的报酬,责任与收益应该密切挂钩。1972年阿尔钦(Alchian)与德姆塞茨(Demsetz)从企业团队生产的理论角度认为基于有效监管的需要,必须让管理层成为企业剩余收益人。他们认为企业是一个“团队”或“协作群”。不仅是管理层,团队及其成员也应该成为企业剩余收益索取者。现代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由所谓的“支薪制”向“分享制”过渡。而“分享制”指的是公司管理层与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企业制度。在建立了团队组织模式的企业中,要激发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分享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就觉团队的激励机制问题。

5.团队的五种机能障碍

(2)   缺乏信任

信任是高效的、团结一致的队伍的核心。管理人员和团队领导对以团队的信任气氛具有重大影响。管理人员和团队领导之间首先要建立起信任关系,然后才是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关系。斯蒂芬·p·罗宾斯建议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信任感:

2.   表明你既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又是为别人的利益而工作。

3.   成为团队的一员,用言语和行动来支持你的工作团队。

4.   开诚布公

5.   公平

6.   说出你的感觉

7.   表明知道你进行决策的基本价值观是一贯的。

8.   保密

9.   表现出你的才能

(3)   惧怕冲突

   良好而持久的合作关系需要积极的冲突和争论来促使前进。但遗憾的是,冲突在很多情况下被视为禁忌,尤其是在工作中。你所处的职位越高,就越会发现你的同事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试图避免激烈的争论,而这种争论正是企业团队所必需的。当团队成员不当面表达出不同的意见时,就会转而采用背后进行人身攻击。这对团队造成的危害比任何争吵都严重。要是一个团队愿意进行积极有益的争论,第一步要承认争论是有益的。在承认争论的积极性后,可以通过挖掘争论话题、实时提醒来鼓励和促进积极的争论。

(4)   欠缺投入

可以通过统一口径、制定最终期限、意外和不利情况的分析、低风险激进法来实现投入。

(5)   逃避责任

公布工作目标和标准、定期进行简要成果回顾和团队嘉奖是有效的做法。

(6)   无视结果

一个团队怎样确保成员们把重点放在集体成绩上?可以通过明确规定集体工作成绩,奖励为集团成就贡献力量的成员的方式。第四章 如何建立高效团队

4.1 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

4.11 清晰的团队目标

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要有一个奋斗目标。团队成员对与其所要达到的目标必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团队成员要不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紧密结合,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团队目标。

4.12 成员之间的信任

一个有效团队的显著特征是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它也是有效团队的必要条件,团队中的每个人员都比学是互相信任的,对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确信不疑,团队才能有效、快速地发挥作用。

4.13 必要的相关技能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是高素质的团队,它应该是一群有能力的成员组成的。这些人应该具备实现团队目标必须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实现互相之间良好的合作,最终能够出色的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团队中的成员还应具调整技能,应随着团队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团队工作的需要。

4.14 团队领导者的领导能力

任何一个团队,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带领团队开展工作。在一个高效运转的团队中,领导者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有效的领导者能够为团队指明发展方向,在关键时刻向团队成员阐明变革的可能性,鼓舞团队成毡的信心,帮助他们更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潜能。

4.2 团队建设的五P要素

(1)目标(Purpose)。团队应该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为团队成员导航,知道要向何处去,没有目标这个团队就没有存在价值。

(2)人(People)认识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3个以上的人就可以构成团队,目标是通过人员具体实现的,所以人员的选择是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3)团队的定位(Place)团队的定位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团队的定位。团队在企业中处于什么位置由谁选择和诀团队的成员,团队最终应对谁负责,团队采用什么方式激励下属?第二,个体的定位。作为成员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是订计划还是具体实施或评估?

(4)权限(power)团队当中领导人的大小跟团队的发展阶段相关,一般来说,团队越成熟领导者所拥有的权力相对越小,在团队发展的初期阶段领导权是相对比较集中。

(5)计划(Plan)计划的两成面含义:第一,目标最终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具体行动方案,可以把计划理解成目标的具体工作的程序。第二,提前按计划进行可以保证团队的顺利进度。只有在计划的操作下团队才会一步一步地贴近目标,从而最终实现目标。

4.3什么是高效团队

高效团队又称PERFORM团队。它有别于一般的工作团队,它通过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使整个团队的绩效产出远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高效团队在现代企业中具有独到的价值和作用。在高绩效团队中工作,团队成员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和帮助,促进了他们各项工作技能的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水平等全面提升,满足了他们的归属、合群的心理需要;在高绩效团队中,团队成员相互配合与协作,产生了正效的协同效应,极大地提升了组织的运行效率,满足了外部环境灵活多变的竞争要求,最终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

4.4 高效团队的特征

4.41 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是解决团队中矛盾、冲突和争论的关键,又是把个人目标整合到组织目标,增强团队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效能的有效方式。

4.42 支持性和开放性的持续沟通能力

   开放的和支持性的团队沟通能力是高绩效团队的一个基本特征。在高绩效团队中,领导者只相当于协调人的角色,并不主导一切,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是平等地工作。

4.43 团队成员良好的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协作意识

   在高绩效的团队里,每一个团队成员基本上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因此必然要求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工作能力,确保能够独立承担团队任务中的某一部分具体工作,从而确保团队的每一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确保团队整体工作顺利进行。

4.44 团队成员的高水平参与和互相学习

   团队成员的高水平参与是决定团队绩效的重要变量。因此,高绩效的团队在团队决策、问题解决过程中应尽量让所有团队成员参与,而不是有一个或一些比较强的成员或管理者操控。与此同时,在高绩效的团队里,团队成员应具有很强的互相学习能力,善于从他人身上发现对提升自身能力有力的因素,不断提高自己长期的工作能力。

4.45 高的工作效益

  高的工作效益是高绩效团队最终结果的体现和典型特征。

4.5  如何创建高效团队

 4.51 建立有效团队激励机制的奖酬系统

   有效的激励是企业长久保持团队士气的关键。有效激励要求正确的判断团队成员的利益需求,给予团队成员合理的利益补偿。这就要求团队采取的奖酬体系不但要公平、合理,有效激励团队成员,而且要以提高团队凝聚力为目的。首先,团队采用的奖酬方式要把团队的绩效和个人绩效结合起来,以团队绩效为前提基础,当整个团队完成指定任务后,团队成员的报酬将以个人绩效而同比增加。其次,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以物质激励为基础,但要慎用、少用,主要强调精神层面的激励,而最有效的精神激励就是对人真诚的尊重和信任,对成绩及时有效的肯定,增强团队成员的成就感。再次,要把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结合起来,以工资、福利、奖金等这些从生产劳动和工作过程本身所获得的收益,如: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工作、个人成长和发展机会、能够产于决策和管理、弹性的工作时间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团队采取了正确的奖酬体系,团队的潜能也会增强,团队成员对团队在未来会更加有效的运行的信念也会增强。

4.52 加强授权和自主管理

   团队工作方式灵活、快捷的特点能适应市场迅速的变化,因此,企业授予团队适当的资源和权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确保团队高效运作的前提条件。由于团队内部成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他们工作的独立性很强,这样团队的领导者必须根据项目的要求、风险程度和性质授予团队成员相应的权利,以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并开发自身的潜能。

4.53 强化学习型组织创建,提高团队生命力

   合作态度的形成与强化,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首先,领导成员要率先垂范,加强业务与理论学习,使全体成员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次,建立激励全体成员努力学习的机制,为大家创造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最后,分批分期组织参加各种业务与技能培训,通过不断提高个人技能来实现团队素质与能力的不断提高。

4.54 提高团队情商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正在取代资金而一跃成为全球企业的推动力。但是,知识仅是任何企业两项最重要的资产中的第一项,更为重要的是,由感觉、信念、认知和价值观等引信资源所构成的“情绪资本”,他对团队建设同样至关重要。情绪的高低就会对创新能力大打折扣,所以,大多数以知识创新为己任的团队,通过提高团队情商来促进绩效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情商对于人的一生事业发展绝不亚于智商,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智商。世界微软缔造者盖茨和可口可乐董事长巴菲特曾在回答中国大学生听众的提问时。直言不讳地说:成功与智商无关,关键在于理智,理智即情商。一个公司如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想进一步发展壮大,是团队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努力提高团队情商。

4.55 切实加强团队精神建设,提高团队的合作能力。

   团队成员之间拥有较强的合作能力是成功团队的重要标志。加强由各个部门抽调出来的团队成员之间合作,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即发挥团队成员的个人创造性有充分利用团队的整体优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为了使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企业应该塑造良好的团队气氛,这种氛围是由团队成员发挥自己的优秀品质,克服自己的缺点和消极品质以及提高团队之间的认可度形成的。二.团队成员敢于承担责任,它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也是团队目标细化的前提,是团队团队成员进行协同工作的基本保证。尊重他人的基础是给予别人希望,一个小小的鼓励和赞许,往往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工作热情,在你给予别人希望的同时别人也会给予你希望。三.促使团队成员保持足够的谦虚。团队成员应该将自己的眼光注意到别人的强项上,促使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这种压力促使自己在团队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结束语

   本文系统地对企业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作出了理论分析,较全面的阐述了企业团队建设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团队建设问题的策略以及怎样建立高效团队。

   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将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但由于资料收集和自身的认识水平有限,导致本研究深度不够,难以对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形成系统化的认识,需要在实践领域中进行进一步总结和归纳。

   为了克服本论文的缺陷,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广泛收集资料,继续致力于完善本论文的研究,追踪最具先进性,前沿性的理论成果,在此权作抛砖引玉。

   本论文选题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和前沿性,不仅能够丰富人力资源理论,而且为企业的团队建设在今后的日益竞争中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